养生书画 博古惠今
2022-03-22
“朝饮木兰坠露,夕餐秋菊落英。”养生长寿是人类的追求与向往。特别是注重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养成为我们中国社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,这不但事关老年人的权利和幸福,而且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。
杨百亮老师以中国文化特有的视角与关切,结合新时代健康发展需求,总结、分析、提炼和发掘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内容,推陈出新、古为今用,创作了“养生之道系列画作”,用一幅幅画作诠释了中国古圣先贤,英雄、革命人物,帝王将相的个体养生心得,使人耳目一新,心生敬意,画作不但抒发了老当益壮、乐山爱水的积极健康的心态与长寿之道,而且更是将中国古文化古人物诠释的淋漓尽致。
杨老创作的“养生之道系列”画作分别为《华佗五禽戏健身》《墨子五行养生》《姜子牙垂钓养生》《司马迁忍辱养生》《吕洞宾隐居养生》《孙思邈髦老养生》《陶渊明田园养生》《杜甫怡心养生》《陆游四爱养生》《张仲景轻名利重养生》《洪迈日灸养生》《李中梓妙用何首乌》《曹雪芹闲适风筝乐》《程国彭知医保身》百余幅作品。为新时代健康养生提供优秀正能量作品,可有效防止当下养生乱象,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养生与健康长寿的关系,形成积极良好、科学健康的社会风气。
洪迈日灸养生
老子动养身静养心
杨老创作的“养生之道系列”画作集中体现着画家“天人合一”的艺术追求和生命修为。比如其代表作品之一的《华佗五禽戏健身图》,山水行吟,飞禽轻鸣,走兽徘徊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这幅图取材于江南民间广为流传并且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,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,又称“五禽操”、“五禽气功”、“百步汗戏”等。《姜子牙垂钓养生图》的姜子牙,目光远望如洞穿时空距离,长须飘飘如倾诉似水轻愁,青山静立,深水不流,竹叶无语,柳似轻眠,如此的人间仙境,已然超越于“养生”的主题之上,而成为历史与生命的深度思考、自然大道的无穷探究、在于此于彼之间流涟仰望的艺术雕塑。《墨子五行养生》主张兼爱、非攻的墨家创始人墨子,他养生重视五行相克相生的哲辨观。此画作由童子相随,鹤发童颜、仙风道骨的他悠然在松山溪畔,白鹤飞翔环伺其左右,他以拂尘调鹤,俨然是天人合一,物我两忘的境界。《司马迁忍辱养生》被鲁迅先生评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的《史记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,为了《史记》的完成,他身受腐刑,在身心备受摧残的情况下,以他的坚韧顽强完成了伟大著作。他无愧于太史公的称呼,是忍辱负重懂生死的又一达人。《陶渊明田园养生》采菊东篱下,悠悠见南山。田园生活,人生之乐,种一院菊花于你门前,伴你劳作游乐能得欢颜。
华佗五禽戏健身
姜子牙垂钓养生图
墨子五行养生
司马迁忍辱养生
杨老精心创作的百余幅养生画作,取材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故事,集中展现人物各具层次、棱角分明的精神内蕴,更多了精神与道德的坚韧力量,也是他紧跟时代发展要求,创新求实,追求生命化境、自然大道的优秀代表作品。
(作者:傅澎涛)